• 林煥光籲接納被捕青年 「勿只講嚴」 「蛻變計劃」至少助156人 創辦人:排拒不利社會發展

    2024年3月25日星期一 《明報》港聞

    【明報專訊】2019年反修例運動逾萬人被捕,當中約4000人是學生。行政會議前召集人林煥光接受「蛻變計劃」訪問時表示,希望社會主動給予空間,協助被捕年輕人重新融入社會、就學就業,不應永遠視之為社會「負資產」。他認為倘要社會心悅誠服、有共識和凝聚力,「就不能只講『嚴』,一定要有『慈』」。


    林:欣賞青年思維不同 不覺激進
    林煥光正擔任協助反修例被捕年輕人的「蛻變計劃」之導師,他接受「蛻變計劃」訪問時表示,不認為任何年輕人激進,自己很欣賞每一代年輕人有不同思維和視角,思考不同方法解決問題,而不一定跟從前人。「如果你認為與你不同就是激進,我覺得反而是成年人自己的問題。」他說大家年長了,可能忘了自己年輕時的模樣,否則不會隨便用「激進」、「離經叛道」這些形容詞。
    林煥光說每個人均會犯錯,最重要是從錯誤中學習,特別提到懲教署職責,認為「教」比「懲」更重要。「每個社會有它每個時空的法規,執行這些法規時,在某些時空可能要很嚴,但要大家能夠心悅誠服,大家能夠有共識、有凝聚力,就不能只講『嚴』,一定要有『慈』。」


    「懲處之後,想這批人怎樣?」
    林又稱,若社會拒絕接納曾犯錯的人,他們便會變成社會「負資產」,認為應主動協助重新融入社會,否則很容易令年輕人萌生逆反心態。他指出,不少反修例示威的被捕者仍是學生,舉例大專學位的彈性和空間較大,應主動給予機會繼續完成學業;面對社會矛盾,最重要是衝突緩和後如何正面處理,讓年輕人更有歸心。「他們都受到了應有、法律指定的懲處,其實要考慮的,就是之後想這批人怎樣?……你想他永遠做社會負資產,還是歡迎他們回來做社會的動力?」


    宋恩榮:冀檢控考慮社會利益
    「蛻變計劃」創辦人宋恩榮向本報表示,計劃至今已協助331人,當中156人是被捕者,其餘是家屬,當中很多個案已完成。他期望23條立法後社會氣氛轉趨緩和,引述政府聚焦經濟發展,呼籲接納已服刑的反修例被捕者重投社會,認為他們也是建設力量。他說,若排拒這群年輕人,或會導致他們重回舊路,不利社會發展。


    《基本法》23條立法下國安罪行納入「例外罪行」,不得判處緩刑,相關囚犯提早獲釋的限制亦較嚴格。宋恩榮認為新措施對年輕人更生肯定有影響,惟涉及國安問題,各司法管轄區都會較重視國安而非更生。特首李家超去年表示就反修例檢控訂時間表是「不切實際」,宋相信當局不會「劃線」,但一直有個案獲通知銷案,他希望律政司決定是否檢控時增加考慮社會利益的比重,「不要10年拖住條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