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修例風波5年|青年服刑後重投社會遇阻 組織籲勿貼政治標籤 

    2024年6月11日星期二 商業電台港聞

    截至今年3月,反修例事件中有10279人被捕,當中2961人已經完成或正在經司法程序處理,2328人須承擔法律後果。有完成服刑的青年指,重返校園讀書以至投入職場都有困難。協助這類有案底年輕人的組織「蛻變計劃」指,希望社會不再為更生青年貼「政治標籤」。  

    2019年暑假,Alex(化名)正修讀大學二年級。他身穿黑色衣服、蒙著面,在反修例非法集結現場被警員制伏、當場被捕。「當時未讀完書,既不知道會判(刑)多久,亦不知道將來會是怎樣,真的很迷惘。」Alex透過朋友認識民間組織「蛻變計劃」,機構派出友師和專業人士,協助Alex了解重返大學的紀律聆訊程序,並在過程中給予支援,包括向大學陳述犯事原因、由他人為Alex作人格證明,以保證不會重犯和影響學校聲譽。Alex成功重返大學讀書,並在去年畢業。   不過案底在求職路一直牽絆,Alex指職業路向從此有限制,目前在一間汽車公司從事文職。「我本來有想過做保險,但(有案底下)考牌很困難,我有朋友同樣有案底,應徵去到簽約一刻,被要求declare criminal record(申報刑事罪行記錄),他剔有,職員要求他剔無,但我朋友實際上有案底,於是沒有被聘請,現實上是會遇到困難的。」   

    不過案底在求職路一直牽絆,Alex指職業路向從此有限制,目前在一間汽車公司從事文職。「我本來有想過做保險,但(有案底下)考牌很困難,我有朋友同樣有案底,應徵去到簽約一刻,被要求declare criminal record(申報刑事罪行記錄),他剔有,職員要求他剔無,但我朋友實際上有案底,於是沒有被聘請,現實上是會遇到困難的。」   除了工作,Alex心境亦出現變化。「問到後不後悔,多多少少會有,一場沒有大台、沒有領袖(的運動),去到後面訴求也都很模糊,我換個角度想,我也不會答應你(這些訴求)。沉澱了一段時間,真的會有不同,而且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社會都不需要這麼多敵人,不需要吃甚麼餐廳都講政見。我出獄後特別喜歡讀佛學,教人從苦難之中解脫,如果執著於羨慕、妒忌、恨,你很難會快樂。」 

    宋恩榮:至今處理約170個個案 復和非「得個講字」  

    「蛻變計劃」2020年起由經濟學者宋恩榮等人創立,為案發時25歲或以下被捕青年,提供情緒和法律支援,並有友師為他們未來發展提供意見,幫助他們重返社會,至今處理約170宗個案。宋恩榮形容,初時要「摸住石頭過河」。「在激烈對立的氣氛下, 要做一個非政治性、以專業為主、以青年人為中心的輔導服務,當時『搵唔搵到仔』都不知道,而有些學校不會給予機會,未進入紀律委員會審核個案的階段,就自動要求有案底學生退學,那時艱難很多。」   「蛻變計劃」亦透過商會,呼籲僱主招聘時不要排除有案底青年,但宋恩榮指,坊間仍會為這群年輕人,貼上「政治標籤」。「一些專業人士出獄後,即使重新取回牌照,大機構在考慮聘請時,未必對這些人抱有偏見,但亦會擔心聘用社會上某些人說是『黑暴』的人,會影響公共形象, 這個他(機構)不能不考慮。」   社會事件發生至今5年,宋恩榮認為,政府和不同機構都應該行多一步,給予更生青年機會。「很多人誤會我們提出要特別優惠這些有案底青年,絕對不是,但不要自動排除更生人士。如果你有懷疑,可不可以給一個試用期?若有實例,對這群年輕人來說,會是強心劑。」 

    「蛻變計劃」協助的個案中,有幾十人仍然在囚。宋恩榮相信,這些涉及重罪的青年在刑滿後重返社會時,將面臨更大挑戰,但他會爭取「幫到尾」,協助他們求職和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