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反修例犯事青年 指年輕人若心裏不忿難建和諧社會 –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 2024-09-09

    蛻變計劃︱梁愛詩:應予反修例更生人士改過機會 如年輕人心有不忿社會難言和諧

    由學者宋恩榮發起的「蛻變計劃」,旨在於修例風波後,向犯事並已承擔法律責任的年輕人給予改過機會,為其提供全面的社會心理輔導服務及面對司法程序的支援,並協助他們重投社會。前律政司司長、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梁愛詩接受該計劃訪問時指出,應該給予這些年輕人機會重投社會,有利社會和諧。

    梁:有人曾被誤導 承擔法律責任後應予機會自新

    梁愛詩表示,年青人是社會未來棟樑,那些曾被誤導、或想不透而犯事的人,若他們知道自己的過錯亦承擔了法律責任,社會一定要給予機會,讓他們自新:「若果他們沒有工作機會,那他們又怎樣重投社會?又怎會改過?」她認為重新給予機會讓這些人投入社會很重要:「若果你只懲罰,是不會改變他們對社會的看法。」

    梁愛詩強調,一直以來社會所希望的是幫助釋囚重投社會,不能只有懲罰,也要教育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改過自新,中央領導人也一直重視香港的年輕人,認為是未來社會的建設力量。「特首也已說過,若果一個人犯了事,我們一定要給他們機會。社會也有責任教育他們,讓他們明白過錯。」因此她提到,如果犯事者已接受教育,應該給予他們機會重投社會,否則他們對社會仍有不服心理,難以作出貢獻。「尤其是我們說和諧社會很重要。若果年輕人心裏有不忿、充滿怨氣,那我們又怎會有一個和諧社會?」

    施榮懷:他們很多都是香港的「叻仔叻女」

    全國政協常委、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亦表示,希望拋磚引玉讓社會關懷並接受這批曾犯事的年輕人。他提到,2022年起開始有一批相關被告開始已接受法律責任,這些過程及案底紀錄對於他們讀書、工作都有很大影響。「同心圓計劃」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劃出最大的同心圓」。

    他提到,由2014年「佔中」事件到2019年修例風波,社會在政治上非常分裂,《國安法》生效後社會才穩定下來,但也不可當問題沒有發生過,「不能就這樣打問題掃入地氈底,當看不到。」社會需要修補撕裂,安寧的社會對大家都有好處。

    他指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是香港最建制的團體之一,大家都想幫這批年輕人,「家安就會國安」,對社會氛圍有好處,強調沒有刻意就此計劃詢問中央,但相信中央知道並樂見有關計劃。「這些年輕人很多是在學,很多是大學生,有自己的專業、有自己的能力,有自己專長……我們常常說,我們社會缺人手、缺人才,正正有這群年輕人,可以重新融入社會,重投社會、重投職場,對香港整體營商、做生意,都是有好處。這些很多都是香港的『叻仔叻女』,我們應該歡迎他們重返我們這大家庭才對。」

    星島 (stheadline.com)
    蛻變計劃︱梁愛詩:應予反修例更生人士改過機會 如年輕人心有不忿社會難言和諧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反修例犯事青年 指年輕人若心裏不忿難建和諧社會 – 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 2024-09-09

    政經CHAT|梁愛詩籲社會接納反修例犯事青年 指年輕人若心裏不忿難建和諧社會

    【有線新聞】2019年反修例事件,警方拘捕超過一萬人,部分被捕人士已刑滿出獄。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表示,年青人是社會未來棟樑,那些曾被誤導或想不透而犯錯的年青人,若知道自己的過錯亦承擔了法律責任,應該給予機會讓他們重投社會。她又強調,和諧社會很重要,但若年輕人心裏有不忿、充滿怨氣,難構建和諧社會。

    梁愛詩:只談懲罰難改年輕人對社會看法

    由學者宋陳寶蓮及宋恩榮等成立的「蛻變計劃」,主要為被捕青年提供生涯規劃服務、心理和法律支援。梁愛詩近日接受該計劃的訪問時表示,社會一直以來希望的是幫助釋囚重新投入社會,而非只有懲罰,而是教育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改過自新,又強調若果只談懲罰,是不會改變他們對社會的看法。

    梁愛詩說,中央領導人一直很重視香港的年輕人,認為是未來社會的建設力量,特首也曾指若一個人犯了事,一定要給他們機會重新投入社會,社會也有責任教育他們,讓他們明白過錯。「若年輕人已接受教育,應該給予他們機會重投社會,否則他們若對社會不服的話,又怎能夠作出貢獻?尤其是我們說和諧社會很重要,若果年輕人心裏有不忿、充滿怨氣,那我們又怎會有一個和諧社會?」

    施榮懷:社會需要修補撕裂 「家安就會國安」

    而全國政協常委、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接受計劃訪問時亦提到,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前年底推出「同心圓計劃」,正是希望協助犯事受刑後的年輕人再就業。他指出,由2014年「佔中」事件到2019年的修例風波,社會在政治上非常分裂,直至《國安法》生效後社會才穩定下來,但強調也不可當問題沒有發生過,「唔可以將一啲問題掃落地氈底,就當睇唔到」,社會需要修補撕裂,形容「家安就會國安」,對社會氛圍有好處。

    施榮懷又形容,作為香港最建制的團體之一,大家都願意幫助這批年輕人,希望可以拋磚引玉,令全社會重新接納他們。他又指,這批年輕人當中有很多是大學生,有自己的專業、能力及專長。現時社會缺人才,正正有這群年輕人可以重新融入社會、重投職場,對香港整體營商有好處,「這些很多都是香港的『叻仔叻女』,我們應該歡迎他們重返大家庭才對。」

    有線寬頻 i-CABLE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反修例犯事青年 指年輕人若心裏不忿難建和諧社會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改過青年 只談懲罰難改他們看法 – AM730

    Am730  2024-09-09

    修例風波|梁愛詩籲社會接納改過青年 只談懲罰難改他們看法

    反修例風波期間本港累計逾萬人被捕,被定罪的二千多名被捕人當中,部分已刑滿出獄。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表示,年輕人是社會未來棟樑,若那些曾被誤導或想不通而犯事的人已經知道自己過錯,也承擔了法律責任,社會應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又指社會有責任教育他們,讓他們明白過錯,「如果佢哋對社會唔服嘅話,咁點樣作出貢獻呢?」

    青年不忿充滿怨氣何談和諧社會

    學者宋恩榮2020年成立「蛻變計劃」,為近年被捕的年輕人給予輔導等支援,以及協助他們重返社會。梁愛詩在「蛻變計劃」的影片稱,知錯並已承擔法律責任的年輕人如果沒有工作機會,便無法重投社會,「又點會改過呢?」她續說,外間如果只談懲罰是不會改變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又稱社會一向是希望幫助釋囚重投社會。

    梁愛詩又表示,如果釋囚已經接受教育,社會便應給予他們重投社會的機會,特別是現時說和諧社會很重要,「如果年輕人心裏不忿、充滿怨氣,咁我哋又點會有個和諧社會呢?」

    施榮懷稱這群青年重投社會助發展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在另一段「蛻變計劃」影片提到,本港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穩定下來,但也不可以當問題沒有發生過,認為社會需要修補撕裂。他指,坊間常言社會缺乏人手和人才,若這群年輕人可以重投社會和職場,對本港整體營商、做生意等都有好處,「呢啲好多都係香港嘅叻仔叻女嚟,我哋應該係歡迎佢哋返返嚟我哋呢個大家庭先啱。」

    am730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改過青年 只談懲罰難改他們看法

    「蛻變計劃」學者團隊 至今助 49 反修例案青年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有唔少年輕人被捕,多名學者組成「Project Change 蛻 變計劃」提供支援,該計劃近日發表中期報告,透露由去年 6 月中成立起,已為 49 個涉案年輕人提供輔導,當中 7 個參與計劃嘅少年犯案時未滿 16 歲,平均年 齡 18.9 歲。已結案嘅 10 宗案件中,有一宗以「簽保守行為」結案,另外被判感 化令、更生中心及勞教中心各有一宗,仲有 6 宗判監 7 至 20 個星期不等。

    49 個參與計劃嘅年輕人共面對 56 項控罪,當中包括 19 項暴動罪、11 項管有物 品意圖摧毁或損壞財產罪等。

    該計劃的團隊包括港大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榮譽副教授宋陳寶蓮、中大經 濟系客座教授宋恩榮、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等,主要對象係 25 歲以下青少年。除咗 49 名涉案年輕人,亦為佢哋共 95 名親人、監護人提供輔 導。計劃形容反修例風波涉案青少年多數行為良好,團隊會撰寫「社會心理專家 報告」,為佢哋爭取警司警誡、撤控守行為兩種不留案底嘅安排,如果被定罪, 亦會撰寫報告向法庭爭取社會服務令、感化令等最適合更生嘅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