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反修例犯事青年 指年輕人若心裏不忿難建和諧社會 – 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 2024-09-09

    政經CHAT|梁愛詩籲社會接納反修例犯事青年 指年輕人若心裏不忿難建和諧社會

    【有線新聞】2019年反修例事件,警方拘捕超過一萬人,部分被捕人士已刑滿出獄。律政司前司長梁愛詩表示,年青人是社會未來棟樑,那些曾被誤導或想不透而犯錯的年青人,若知道自己的過錯亦承擔了法律責任,應該給予機會讓他們重投社會。她又強調,和諧社會很重要,但若年輕人心裏有不忿、充滿怨氣,難構建和諧社會。

    梁愛詩:只談懲罰難改年輕人對社會看法

    由學者宋陳寶蓮及宋恩榮等成立的「蛻變計劃」,主要為被捕青年提供生涯規劃服務、心理和法律支援。梁愛詩近日接受該計劃的訪問時表示,社會一直以來希望的是幫助釋囚重新投入社會,而非只有懲罰,而是教育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改過自新,又強調若果只談懲罰,是不會改變他們對社會的看法。

    梁愛詩說,中央領導人一直很重視香港的年輕人,認為是未來社會的建設力量,特首也曾指若一個人犯了事,一定要給他們機會重新投入社會,社會也有責任教育他們,讓他們明白過錯。「若年輕人已接受教育,應該給予他們機會重投社會,否則他們若對社會不服的話,又怎能夠作出貢獻?尤其是我們說和諧社會很重要,若果年輕人心裏有不忿、充滿怨氣,那我們又怎會有一個和諧社會?」

    施榮懷:社會需要修補撕裂 「家安就會國安」

    而全國政協常委、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接受計劃訪問時亦提到,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前年底推出「同心圓計劃」,正是希望協助犯事受刑後的年輕人再就業。他指出,由2014年「佔中」事件到2019年的修例風波,社會在政治上非常分裂,直至《國安法》生效後社會才穩定下來,但強調也不可當問題沒有發生過,「唔可以將一啲問題掃落地氈底,就當睇唔到」,社會需要修補撕裂,形容「家安就會國安」,對社會氛圍有好處。

    施榮懷又形容,作為香港最建制的團體之一,大家都願意幫助這批年輕人,希望可以拋磚引玉,令全社會重新接納他們。他又指,這批年輕人當中有很多是大學生,有自己的專業、能力及專長。現時社會缺人才,正正有這群年輕人可以重新融入社會、重投職場,對香港整體營商有好處,「這些很多都是香港的『叻仔叻女』,我們應該歡迎他們重返大家庭才對。」

    有線寬頻 i-CABLE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反修例犯事青年 指年輕人若心裏不忿難建和諧社會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改過青年 只談懲罰難改他們看法 – AM730

    Am730  2024-09-09

    修例風波|梁愛詩籲社會接納改過青年 只談懲罰難改他們看法

    反修例風波期間本港累計逾萬人被捕,被定罪的二千多名被捕人當中,部分已刑滿出獄。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表示,年輕人是社會未來棟樑,若那些曾被誤導或想不通而犯事的人已經知道自己過錯,也承擔了法律責任,社會應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又指社會有責任教育他們,讓他們明白過錯,「如果佢哋對社會唔服嘅話,咁點樣作出貢獻呢?」

    青年不忿充滿怨氣何談和諧社會

    學者宋恩榮2020年成立「蛻變計劃」,為近年被捕的年輕人給予輔導等支援,以及協助他們重返社會。梁愛詩在「蛻變計劃」的影片稱,知錯並已承擔法律責任的年輕人如果沒有工作機會,便無法重投社會,「又點會改過呢?」她續說,外間如果只談懲罰是不會改變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又稱社會一向是希望幫助釋囚重投社會。

    梁愛詩又表示,如果釋囚已經接受教育,社會便應給予他們重投社會的機會,特別是現時說和諧社會很重要,「如果年輕人心裏不忿、充滿怨氣,咁我哋又點會有個和諧社會呢?」

    施榮懷稱這群青年重投社會助發展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在另一段「蛻變計劃」影片提到,本港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穩定下來,但也不可以當問題沒有發生過,認為社會需要修補撕裂。他指,坊間常言社會缺乏人手和人才,若這群年輕人可以重投社會和職場,對本港整體營商、做生意等都有好處,「呢啲好多都係香港嘅叻仔叻女嚟,我哋應該係歡迎佢哋返返嚟我哋呢個大家庭先啱。」

    am730
    梁愛詩籲社會接納改過青年 只談懲罰難改他們看法

    170反修例出獄者獲助重投社會

    《信報》2024年6月17日

    警方在2019年反修例事件拘捕超過一萬人,部分被捕人士已刑滿出獄,當中包括具專業資格人士。有年輕工程師向傳媒表示於2022年中出獄,想重返行業,但感到困難,一度要到地盤做雜工維持生計。來自不同行業的代表推動「蛻變計劃」,把個案轉介給工程師學會,幫助該人士取回工程師牌照,計劃至今已協助170多人重投社會;工程師學會去年亦成立更生支援小組,協助有關人士。

    反修例出獄重返業界碰壁 工程師幸保專業勉在囚者

    《明報》2024年6月16日

    【明報專訊】2019年爆發的反修例事件至今逾萬人被捕,當中不乏專業人士,因犯案而被「釘牌」。前年出獄的工程師阿誠(化名),出獄後嘗試重返業界,卻處處碰壁,為維持生計做過半年地盤雜工。經過一年多的紀律聆訊程序,阿誠的工程師學會會籍未被剝奪,有望未來繼續進修後可考取專業工程師資格,他勉勵獄中的「師弟妹」,做好自己便會有人給予機會,不要因入獄而失去希望,甚至放棄自己。本報翻查其他專業的做法,醫委會及社工註冊局現時都設有機制,讓被「釘牌」的醫生或社工有機會「復牌」(見表)。

    在反修例事件被捕後被定罪入獄的阿誠,在獄中收到工程師學會的信件,表示因他有案在身,將按程序召開紀律聆訊,稱當時「唔知道下一步點做」,擔心被永久剝奪會員資格,從此不能再投身工程界。他說,「工程師」的專業資格在行內不是「開工的必要條件」,有相當經驗仍獲認可,但就無法晉升。

    任地盤雜工餬口 經「蛻變計劃」尋援助

    他出獄半年間,為餬口一邊到地盤上班,一邊尋找工程師相關工作,但都沒有下文。他說雖然職業無分貴賤,但想到苦讀大學多年,畢業後累積數年經驗,目的是成為專業工程師,「但到頭來做番一個唔需要學歷,甚至毋須任何專業知識,只係擔擔抬抬嘅雜工」,難免失落,最後經介紹接觸「蛻變計劃」尋求援助。

    學會盼傳大和解信息

    「蛻變計劃」主要協助反修例被捕青年提供心理社會輔導、法律過程支援等,計劃將阿誠的個案轉介到工程師學會去年新設的支援小組,協助出獄的工程師保留專業資格。工程師學會長李志康預料,在反修例被捕的青年不乏年輕工程師,故成立小組協助,被問到會否擔心外界批評學會做法有政治傾向,李說希望釋放「大和解」信息,認為即使年輕人「行錯一步」,不代表要影響整個人生。小組主席鄧懷德說,審視個案時會撇除犯嚴重罪行或違反職業操守的個案,同時考量當事人是否有悔意,以及未來在業界的發展潛能等因素,如決定介入個案,會協助向僱主、警方等收集求情信等,以及提供行業前景、個人發展等援助。

    至於其他專業界別,教育局回覆本報稱,去年因普通襲擊、非法集結、暴動等罪行而取消教師註冊有11宗。身兼教聯會副主席的立法會議員鄧飛說,社會對教師的道德期望高於其他行業,有案底後再做教師,「機會是接近零」,認為應將機會留給新入職的教師。現時註冊醫生被除牌後,可向醫委會申請復牌,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稱,醫委會的存在並非懲罰醫生,而是判斷是否適合執業,不存在被判罪一定不能行醫,每個個案均是獨立考量,過往亦有被定罪的醫生復牌。

    反修例案底工程師求職被拒 轉做地盤雜工「蛻變計劃」助重返行業

    有線新聞,2024年06月16日

    【有線新聞】2019年反修例事件,警方拘捕超過一萬人,部分被捕人士已刑滿出獄,當中更有專業資格的人士,想重投社會、發揮所長。這條路又是否那麼容易走?

    原本是工程師的阿成,2022年年中出獄,想重返行業但困難重重。阿成:「因為我有這個案底,都給很多公司拒絕了,那段日子我為了維持生計,甚至要到地盤做雜工。大學畢業之後還做過幾年工程師,最後我竟然要淪落為一個不需要任何專業技巧,只是擔擔抬抬的雜工,其實那個時候心情都比較低落。」

    「蛻變計劃」有來自不同行業的代表,透過人脈網絡,不足兩個月就協助阿成找到工程師的工作。計劃創辦副總監宋恩榮說,他們支援反修例事件中25歲以下被捕青年,至今已協助170多人重投社會,「2020年初的時候,例如理工事件等等,被捕的青年就很多。當時我們已經看到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很多情況之下,你給機會一個已經承擔了罪責和願意重新投入社會,願意成為積極貢獻社會的年輕人,這個不一定是高風險的事。希望他們可以多走一步,包括一些大機構的僱主。」

    「蛻變計劃」將個案轉介給工程師學會,協助阿成取回會員資格及工程師牌照,學會去年成立更生支援小組,至今處理3宗反修例個案。工程師學會會長李志康: 「2021、2022剛剛是那個時間,其實都有很多僱主,我自己聽到回來都是有些保留,可能會有些政治標籤,都會擔心的。但如果你說最近一兩年我們處理的個案比較多,跟不同僱主溝通過,其實擔心是愈來愈少。」

    工程師學會又指,正和懲教署商討讓學會更生支援小組的成員進入監獄,約見有工程師背景的在囚人士,希望可以更早、更主動地找到一些需要幫助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