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同在,便有希望

    感謝逾二百位朋友參與「蛻變計劃」上周舉行的「同心同行・共燃希望」分享活動。我們過去多年來一直支持和陪伴的被捕年輕朋友,當中七位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還有三位家長訴說心底說話,表現不離不棄的付出。大家親身細聽年輕人的成長與轉變,見證他們走出谷底,重新復學或就業,再度貢獻社會,其世界不再一樣。


    我們在此感謝主禮嘉賓、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以及多位參與分享環節的大學校長、教授和商界領袖。眾多發言者異口同聲說:年輕人值得給予第二次機會。


    感謝出席者的參與和支持,他們分別來自教育、文化、藝術、商界、社會服務、輔導、專業團體、發牌機構、公共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等不同界別,並寫下鼓勵語,貼在畫板上,一同為年輕人繪畫生命的色彩。


    因為有你,讓年輕人知道人生道路縱使顛簸不平,沿途仍有不少人願意接納,願與他們同行,給他們燃點希望。

    170反修例出獄者獲助重投社會

    《信報》2024年6月17日

    警方在2019年反修例事件拘捕超過一萬人,部分被捕人士已刑滿出獄,當中包括具專業資格人士。有年輕工程師向傳媒表示於2022年中出獄,想重返行業,但感到困難,一度要到地盤做雜工維持生計。來自不同行業的代表推動「蛻變計劃」,把個案轉介給工程師學會,幫助該人士取回工程師牌照,計劃至今已協助170多人重投社會;工程師學會去年亦成立更生支援小組,協助有關人士。

    反修例出獄重返業界碰壁 工程師幸保專業勉在囚者

    《明報》2024年6月16日

    【明報專訊】2019年爆發的反修例事件至今逾萬人被捕,當中不乏專業人士,因犯案而被「釘牌」。前年出獄的工程師阿誠(化名),出獄後嘗試重返業界,卻處處碰壁,為維持生計做過半年地盤雜工。經過一年多的紀律聆訊程序,阿誠的工程師學會會籍未被剝奪,有望未來繼續進修後可考取專業工程師資格,他勉勵獄中的「師弟妹」,做好自己便會有人給予機會,不要因入獄而失去希望,甚至放棄自己。本報翻查其他專業的做法,醫委會及社工註冊局現時都設有機制,讓被「釘牌」的醫生或社工有機會「復牌」(見表)。

    在反修例事件被捕後被定罪入獄的阿誠,在獄中收到工程師學會的信件,表示因他有案在身,將按程序召開紀律聆訊,稱當時「唔知道下一步點做」,擔心被永久剝奪會員資格,從此不能再投身工程界。他說,「工程師」的專業資格在行內不是「開工的必要條件」,有相當經驗仍獲認可,但就無法晉升。

    任地盤雜工餬口 經「蛻變計劃」尋援助

    他出獄半年間,為餬口一邊到地盤上班,一邊尋找工程師相關工作,但都沒有下文。他說雖然職業無分貴賤,但想到苦讀大學多年,畢業後累積數年經驗,目的是成為專業工程師,「但到頭來做番一個唔需要學歷,甚至毋須任何專業知識,只係擔擔抬抬嘅雜工」,難免失落,最後經介紹接觸「蛻變計劃」尋求援助。

    學會盼傳大和解信息

    「蛻變計劃」主要協助反修例被捕青年提供心理社會輔導、法律過程支援等,計劃將阿誠的個案轉介到工程師學會去年新設的支援小組,協助出獄的工程師保留專業資格。工程師學會長李志康預料,在反修例被捕的青年不乏年輕工程師,故成立小組協助,被問到會否擔心外界批評學會做法有政治傾向,李說希望釋放「大和解」信息,認為即使年輕人「行錯一步」,不代表要影響整個人生。小組主席鄧懷德說,審視個案時會撇除犯嚴重罪行或違反職業操守的個案,同時考量當事人是否有悔意,以及未來在業界的發展潛能等因素,如決定介入個案,會協助向僱主、警方等收集求情信等,以及提供行業前景、個人發展等援助。

    至於其他專業界別,教育局回覆本報稱,去年因普通襲擊、非法集結、暴動等罪行而取消教師註冊有11宗。身兼教聯會副主席的立法會議員鄧飛說,社會對教師的道德期望高於其他行業,有案底後再做教師,「機會是接近零」,認為應將機會留給新入職的教師。現時註冊醫生被除牌後,可向醫委會申請復牌,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稱,醫委會的存在並非懲罰醫生,而是判斷是否適合執業,不存在被判罪一定不能行醫,每個個案均是獨立考量,過往亦有被定罪的醫生復牌。